渥太华消息——加拿大政府于2025年11月18日向国会递交首批落实《2025年预算:Canada Strong》的实施性立法,财政部称此举旨在把预算中的承诺迅速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以在短期内激励私营部门投资、同时通过系列社会与监管改革缓解居民生活成本与增强金融体系安全。此次提交的法案将税务激励、研发支持、清洁能源扶持、残障福利改革以及金融监管措施捆绑推进,政府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在未来数年里提高生产率、支持产业升级并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
在税制激励方面,政府提出的“生产力超级抵扣”允许企业对符合条件的新资本支出在首个纳税年度进行更高比例的即时费用化,覆盖制造与加工设备、用于生产的特定建筑、清洁能源项目、数据中心与计算基础设施以及研发资本支出。财政部同时强调,此类优惠将设定适用门槛与时间窗口,部分建筑类资产要求较高的制造使用率,并将在2030年以后逐步退坡,以降低对长期财政的冲击并抑制可能出现的税收套利或前置投资行为。官方表示,立法细则将由国会审议并在通过后公布具体技术性规则,企业与会计从业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将密切关注这些细则以调整资本支出时机与税务筹划。
政府在预算与法案中也将加强对科研与创新的支持。对科学研究与实验开发(SR&ED)计划的改进与年度支出限额的提升被列为重点,目的是简化申请流程、提高报销效率并鼓励更多企业把研发活动留在国内。与此同时,针对清洁能源与关键材料的扶持政策把某些关键矿物与材料纳入优先支持清单,以促进本土清洁技术生产链的建设与上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这一做法被政府视为减少外部供应链风险、提高国家能源与工业安全性的手段。
社会政策方面,法案延续并细化了预算中减轻家庭负担与保护弱势群体的承诺。政府拟将加拿大残疾人福利(Canada Disability Benefit)从应税收入中豁免,并扩大残障支持扣除与对准入流程的简化,以确保残障人士不会因福利而增加税务负担或因繁复手续错过应得补助。为应对长期护理领域的人手短缺,预算还设计了一项面向个人支持工作者(PSW)的临时性税收抵免,旨在通过税务手段提升基层护理人员的实际收入与留任意愿。更为直接的行政创新包括从2026纳税年度起开展的CRA自动申报试点,政府希望通过在部分低收入家庭中替代手动申报来确保他们能及时获得GST/HST抵免、加拿大儿童福利和残障福利等收入测试型津贴。
金融监管方面,法案要求银行与支付机构加强反欺诈与风险监测,并向监管当局报告相关数据,赋予监管机构更大的数据可用性以便快速识别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政府拟为稳定币与数字支付提供一个明晰的受监管框架,以便在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保护消费者与支付系统的稳定。财政部表示,这些措施旨在在开放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为新型数字支付工具的合规发展提供路径。
商业界与研究机构对本轮法案反应不一。企业界与制造业代表普遍对加速折旧与研发激励表示欢迎,认为这些工具能显著改善投资回报率并缩短回收周期,从而刺激设备更新、扩大生产与引入更高技术的自动化。支持者认为,在全球资本竞争加剧之际,这类税收刺激能让加拿大在吸引外资与防止产业外流方面取得先机。然而,反对者与一些经济学者提出警示,认为短期的大幅税收优惠会在短期内减少政府收入,若后续不能带来对应的新增产出与税基,可能会加重中期财政压力,进而影响预算承诺的可持续性。批评者还指出,税收优惠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激励效果明显高于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的刺激,可能导致收益分配不均,需配合针对小微企业与服务业的专项支持以避免结构性不平衡。
此外,关于残障福利豁免与CRA自动申报的推进,社会政策专家呼吁在实施细则中兼顾便捷性与防范滥用的机制,确保数据保护与隐私权利不被忽视。银行业与支付公司对新的反欺诈与合规报告义务表达了对合规成本上升的关注,并指出这些成本有可能通过更高费用或更严格的服务条件转嫁给消费者。监管与行业观察者普遍建议政府在推行新规时提供过渡期与技术支持,以缓和迅速变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与操作挑战。
关于财政可持续性,政府在提交法案时重申两项财政锚点:一是力争在2028-29财年实现日常运营支出与收入的平衡,二是维持赤字占GDP比率的逐步下降。财政部强调,预算的结构性重点放在把开支向能产生长期增长的投资倾斜,从而通过提高生产率与扩大税基来实现中期财政平衡。但专家指出,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多重不可控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利率走向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未来几年内对政策效果的持续评估与必要调整将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程序上,国会将对该法案启动审议与委员会阶段的细化讨论,立法细节、适用范围、门槛与退坡时间表将在审议过程中被逐条核定。企业、行业协会、学界与公益组织通常会在此阶段提交意见书并参与听证,因此最终文本可能在若干条款中进行调整。公众与市场参与者在未来数月应关注财政部与CRA发布的落地细则、税务技术说明以及监管机构对稳定币框架的公开咨询文档,因为这些材料将直接决定谁会从新政策中受益、以及企业在短期与中期应如何调整资本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