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国人,别再“牛逼”了

点击播放按钮朗读文章

【CC.NEWS 主编 :金宏】

最近,笔者看了一个视频,是西方人调侃汉语“牛逼”一词的一个脱口秀笑话

 

 

不知大家看后作何感想?

说实话,不用说这俩老外,就是作为一名自诩对汉语小有钻研的现代汉语学硕士,俺也一直没整明白这“牛逼”一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从何而来?

现在,让我们从现代汉语语言学的角度来剖析一二(纯属语言学术的研讨范畴,绝无它意)

顾名思义,简单地从这一名词本义上解释的话,“牛逼”就是“牛屄”,特指母牛的生殖器,上面老外说的没错

汉语中的名词多用于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而客观世界中确有“牛屄”这一事物

为了给本文提供论据以支持论点,不得不搬出这么一个龌龊图片,望读者海涵

据说,这玩意儿在中国东南地区属高档美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摆上餐桌就不叫“牛B”了,而称之为“牛欢喜”

诸如此类的珍奇佳肴还有“驴三样”——驴阴茎、驴睾丸、驴肾

据说这“牛欢喜”和“驴三样”有着滋阴补阳强身健腰的奇效

本来嘛,中医讲究的就是“吃啥补啥”、“以形补形”;如吃核桃可补脑,胡萝卜补眼,吃鞭可壮阳,猪腰子补肾……

那么,“牛欢喜”补啥?也就不言而喻了

“广味爆炒牛欢喜”

山东“卤煮驴三样”

有此口福的朋友表示,“牛喜欢”特好吃,口感爽脆,有嚼劲

更有相传那“牛欢喜”的滋补功效比“驴三样”好出多少倍

物以稀为贵,您想想,一头母牛只有一个,也就一斤多的样子,而且下过崽儿的母牛才是最好材料

很早以前,牛属于生产工具,农民压根舍不得杀; 破天荒杀了头母牛,那么点儿 “牛欢喜”还不够村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吃

平头百姓想吃“牛欢喜”,那是,踏着板凳想上天——没门儿!

可是,即使“牛欢喜”再怎么好吃,它还是那个东西,委实难登大雅之堂

相信许多读者看了上面那“牛B”图会有点儿反感(反感就对了,看谁再敢牛B!)

万幸的是,在生活中,“牛屄”一词多用于口头语言

如实在需要以书面文字表达的话,多数都以“牛X”、“牛B”或“NB”代之,也有写“牛掰”的,而几乎没有直写“牛屄”的

——这也说明此物委实难登大雅之堂,不得不遮遮掩掩,借谐音字或拼音字母指代

既然如此, 本文就统一以“牛B”作为“牛屄”的指代吧

但无论如何遮掩修饰,作为名词特指的这一客观存在的事物,牛B就是“牛屄” ,它就是那么个东西

查了一下维基百科,是这么解释的:牛屄俗寫牛B或牛逼,在中國大陸經常被使用,是“厉害”、“强”、“了不起”的意思,有時会简称为“牛”,是个褒义词

看到这里,俺就十分的纳闷儿加郁闷了

——这么个东西,它怎么就能成了“厉害”、“强”和“了不起”的意思了呢?还是个褒义词?

再查一下“牛B”表示“厉害”、“强”和“了不起”这几个引申义词的来源,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有人说来自北京,有人说是源自山东……

俺绝对相信它是来自北京

多年前,在首都工人体育场看甲A足球联赛北京国安的主场比赛,北京球迷对国安队员最高的褒奖就是“牛B”!

……国安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进了个球, 全场几万人“牛B”之声震耳欲聋,那场面是相当地壮观

许许多多由“牛B”一词引申出的歇后语,亦层出不穷

如:小母牛拿大顶——牛B冲天了

母牛烤火——牛B烘烘

小母牛坐酒缸——最(醉)牛B

…….

还都是褒义

但是,同样还是这个“牛B”,说牛B是夸你,但这“B”不能吹,吹“牛B”就是贬义词了

还有更重要的,万万不能“装B”,“装B”在当今等同于最粗俗的骂人

如王朔之名句:“B都是一样的B,装上见高低”……

这王朔可是在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新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呢

20世纪的中国文坛,没有王朔就没有味儿,不管他是什么味儿

没错,这王朔的文学语言风格还是极具独特艺术魅力的

说到了“吹牛B”,它和“拍马”一样,是有着的严格出处的,中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对此认真考证过

“拍马屁”源自于早年大西北,人们把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人们相遇搭讪,都是先拍拍对方马的屁股,说一声“好马”!

“吹牛B”源于古时交通不发达到时候,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为此当地的人们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使用时用嘴将皮筏吹起来,吹气处往往在牛的后两条腿之间的洞穴处

于是就有了“吹牛”一词,也有称之为“吹牛皮”或“吹牛B”的

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谈空话,皮筏是吹不起来的

其后,人们就把那些没有真本事、泛泛空谈、夸大其词的人之行为称做“吹牛”或“吹牛B”了

早年黄河边上的吹羊皮图


吹牛皮图

但是,今天人们把“牛B”一词表示为“强”、“厉害”与“了不起”之意的这个出处和来源在哪里呢?

——没有,根本无从考证

没有出处,没有考证,那或许就是民间流行语的“约定俗成”了?

自古以来,“约定俗成”所产生的俗语和它所代表的事物和社会现象之间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必然联系的

就是说,“约定俗成”的东西总要沾那么点儿边儿,靠那么点儿谱

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要有“条件反射”、“联想”,“触景生情”、“睹物思意”……

我们不妨再反过来仔细看看上面那张“牛B”图——你能产生出任何的“厉害”或“强”与“了不起”的条件反射与心理反应或联想吗?

……九杆子都打不着

光是“强”和“厉害”、“了不起”还不够,上面老外的脱口秀,又把“牛B”之意引申到了“Cool”(汉语“酷”——也是流行语),不仅“Cool”,而且是“Super Cool”

再一次回头看看那张牛B图——Cool在哪儿呢?!

“Super”倒是名副其实, 在同样名称的客观事物中,“牛屄”确实很大——“Soo Big”!

俩老外的看似笑话,实则极具讽刺性,也蕴含着普遍的哲理

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再把“牛B”表示为“厉害”、“强”与“了不起”的意思了

在这里,笔者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封杀“牛B”一词

哦,这事儿可能不归政府管

那就呼吁国人:别再“牛逼”了 ……

以下为赞助广告

广告
点击访问: sinocansupply.com
广告
点击访问: flyd.ca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点击访问: sinocansupp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