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ews记者 加谷(Jack Sun) 图片/文字报道】
最近,中国正式恢复了赴加拿大的团体游许可,这个消息在加拿大政坛和商界都被视为一个积极信号。自从疫情和外交摩擦之后,中加之间的往来一度陷入低谷,而这次的恢复动作,无论是在象征意义还是实际影响上,都被解读为关系回暖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加拿大政坛上也开始出现了一种“久违的积极语气”。不少议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用更正面、更建设性的语调谈论中加关系。他们提到,加拿大需要在稳定的国际关系中寻求经济机遇,而中国无论在旅游、贸易还是教育领域,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合作伙伴。这样的态度变化,在过去几年几乎是看不到的。如今,多名议员公开表示希望看到“更多务实交流”与“更理性的外交姿态”,也让外界感受到两国关系确实正在慢慢升温。

对于加拿大的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久违的春天。疫情前,中国游客一直是加拿大最具消费力的群体之一。官方数据显示,他们年均消费超过15亿加元,而近几年这一数字几乎清零。随着团体游的重启,酒店、餐饮、景点、地接旅行社等行业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复活”。温哥华、多伦多和班夫这些热门城市,已经开始出现旅游产品提前预订的迹象。
航空业也能明显感受到变化。过去几年,中加直航航班锐减,很多航空公司甚至暂时停飞部分航线。现在情况正在反转。航空公司有机会恢复运力,机场免税区、地勤服务、航站消费等周边业务也将重新活跃。对于加拿大航空和温哥华国际机场来说,这种政策层面的改善意味着“人流+信任”的双重回归。
零售业也将是受益者之一。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能力众所周知,无论是高端品牌、保健品还是加拿大本地特色商品,过去几年因为人流减少而大受影响。如今游客回归,意味着商场、免税店、礼品店又能重新迎来熟悉的景象。对正在承受通胀压力的零售业来说,这无疑是一股新的消费动力。
教育与文化领域同样可能迎来连锁反应。随着两国人员往来恢复,留学与文化交流会重新升温。加拿大的院校已经开始为明年的中国学生招生季做准备,而一些城市的文化节和艺术活动,也计划重新邀请中国团队参与。相比冷淡的外交声明,这种“人文层面”的互动往往更能稳固双边关系的根基。

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于地方经济和投资信心。很多中国游客在旅行后,会被加拿大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吸引,进而考虑投资、留学或定居。这种“先旅游后投资”的趋势曾经是加拿大经济多元化的重要一环,如今有机会再次恢复。
总体来看,这次中国恢复赴加团体游不仅仅是一项政策,更像是一种新的信号:两国都希望让关系回到更务实、更友好的轨道。加上越来越多的议员以正面姿态表达善意,让这种回暖不再停留在外交辞令上,而是开始在实际政策和经济活动中显现。对加拿大来说,这是一次重建信任、重塑合作、也重启增长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