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加拿大新闻

【独家专访】温哥华的小麦克:解开加拿大共产党华人支部尘封的历史

【CC.NEWS记者王澜2025-9-3专访/金宏编辑】

今天,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加中两国人民深切怀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1]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

那么,那时的加拿大共产党情况如何?她与加拿大华人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本媒体记者王澜专访了一位从事这方面研究颇有建树的专家,请他谈谈多年来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成果,与读者朋友们共赏。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节目连线到一位特殊的嘉宾,他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网名“温哥华的小麦克”,真名叫吴穹,是大温地区华文媒体资深业者,他通过深入挖掘尘封的史料,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海外华人奋斗史——加拿大共产党华人支部的故事。

麦克,欢迎您!

温哥华的小麦克: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发现。

主持人:麦克,首先大家一定非常好奇,你是怎么注意到这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的?

温哥华的小麦克:这一切都源于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加拿大共产党卑诗分部(加共也就是白求恩的老东家)的办公室里,通过查阅旧的党报资料,有一次在1947年1月10日的《太平洋论坛报》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则短短的讣告。

讣告纪念一位名叫“Wong Kwan”的72岁华人同志,说他是“劳工进步党华人支部的一份子”,并且“一直积极投身于加拿大的工人阶级运动和支援中国红军”,而劳工进步党就是加共于1943年至1959年之间的合法身份。

主持人:这则讣告就像一把钥匙?

温哥华的小麦克:没错!当时我就非常震惊。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加拿大本地研究国际共运亦或是华侨史的学者,甚至加拿大共产党自己出版的史书,都从未提及存在这样一个“华人支部”。我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了,决定要搞清楚“Wong Kwan”是谁,这个华人支部又做了什么。

主持人:那么,这位神秘的“Wong Kwan”究竟是谁?您又是如何考证出他的真实身份的呢?

温哥华的小麦克:这是一个像侦探破案一样的过程。我根据讣告上的出殡时间和地点,去公共档案馆查到了他的死亡证明,确认他的全名是Wong Gun Quen,是一位生活在列治文的农民。

接着,我顺藤摸瓜,找到了他的安息之地——温哥华的“山景公墓”。在他的墓碑上,我终于看到了他的中文名:黄自生,广东新会人。墓碑上甚至清晰地刻着他于“农历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公历1947年1月3日去世。通过死亡证明,我推断出他大约在1907年登陆加拿大,经历了从华人矿工到自耕农的艰辛奋斗历程。

主持人:从一位可能经历过清朝的华人,成长为一名国际主义战士,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温哥华的小麦克:这和他的切身之痛密切相关。20世纪的加拿大排华浪潮汹涌,华人备受歧视。他们干最累最危险的活,却拿最低的工资,甚至在大萧条时期,因为排华法案的存在,温哥华失业华人领不到政府救济,活活饿死了135人。

黄自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深刻认识到,只有祖籍国强大,海外华人才能有尊严。同时,当时只有加拿大共产党等进步组织真心为华人权益奔走、发声、提供援助。这种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与华人渴望改变命运的需求紧密结合,吸引了他和许多华工加入了加共领导的斗争,并最终成立了华人支部。

主持人:这个华人支部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呢?

温哥华的小麦克:他们的活动是双线并行的,一方面在加拿大为华人权益斗争,另一方面心系祖国,支援中国革命。

在对内方面:他们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组织华工争取平等的工作待遇;他们为华人租客发声,对抗无良地产公司,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和合理租金;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为了争取华人公民权的核心力量。支部成员马国冠等人提出了“一人当兵,两场胜利”的口号,鼓励华人参军,既为反法西斯战争做贡献,也以此赢得加拿大社会的尊重和完整的公民权利。此外他们还利用当时加共议员在议会中拥有席位优势,不断呼吁废除排华法案。

在支援祖籍国方面:他们是最早在加拿大进行抗日宣传的力量之一。1935年,他们就在温哥华组织抗议,驱逐了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成为了援华运动的核心。他们参与组建了“加拿大和平民主联盟对华医疗援助委员会”,为白求恩和他的国际和平医院筹集了大量资金和物资,包括1000条绷带、手术器械、药品和4000加元现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他们还在码头组织抵制活动,拒绝为日本货轮装运战略物资。

主持人:这段历史中,有哪些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

温哥华的小麦克:除了书记黄自生,还有很多闪光的名字。比如马国冠,他后来加入加拿大军队136旅赴东南亚作战,战后成为华人社区领袖,并随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是争取华人权利的关键人物。还有几位女性成员,如Nora Low和Ann Lew,她们是当时唐人街最早的女权主义者,通过参加选美比赛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资助华裔女性教育和维权,勇敢地打破了传统的性别枷锁。

主持人:如此重要的一个组织,为什么后来仿佛消失在了历史中?

温哥华的小麦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五十年代的冷战和麦卡锡主义,另一方面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的“秘密报告”引发了全球共产主义阵营的思想地震,加共内部出现了大规模的退党潮,许多华人骨干也在那时离开。最终,在1962年后,因中苏论战彻底决裂,亲华的加共华人支部与追随苏共路线的加拿大共产党中央分道扬镳,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主持人:您亲自去祭奠了黄自生先生,当时是什么感受?

温哥华的小麦克:那天温哥华正下着小雨,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既有找到历史真相的激动,但更多的是敬仰和唏嘘。我站在他的墓前,想到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里的话,白求恩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但还有无数像黄自生这样的华人同志,他们在另一条战线上同样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加拿大工人的斗争事业当作他们自己的事业。他们不应该被遗忘。我献上鲜花,心中回荡着《国际歌》的旋律,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温哥华的小麦克带给我们的精彩分享。您的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挖掘,更是对先驱的告慰。他们忠诚与奉献的故事,必将从历史走进传奇。谢谢您!

温哥华的小麦克: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希望有更多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