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杨绮清议员
【加拿大华文融媒体新闻网金宏2021-2-5撰稿】
杨绮清是万锦市第6区的华裔市议员。
几天前, 杨议员主动向媒体披露了她在邮局工作的哥哥杨国辉感染新冠病毒不幸离世的详细信息。
她以自家的悲痛经历为现身说法,情切谆谆告诫大家:“每个人都要非常小心,绝不能放松大意,因为后果太严重,后悔都来不及”……
图为杨绮清议员和她的哥哥杨国辉旧照
加拿大多家华文媒体为此做了专门报道。
消息发出,闻者感到悲痛的同时又无不心惊胆颤,纷纷自省吾身……
这则新闻有效地起到了警醒民众强化自我防范意识的媒体本应起到的良好作用。
眼下,加拿大感染新冠病毒致死已逾20000,但在笔者记忆中,像杨议员这样通过媒体公开报道家人病程病况并呼吁民众警醒的好像并不多见
笔者前不久也曾报道过某侨领讣告追悼仪式,明知是染疫而逝但却不能提及。
为什么呢?
缘于加拿大对个人隐私有着严格的法律保护。
依据1983年颁布的加拿大隐私法,健康信息属于隐私,任何人、媒体、机构未经授权不得披露。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于疫情的了解仅限于媒体上不断变幻的抽象数字。
那么,究竟谁有病?怎么得的病?哪个街区、学校、商店、机构、团体、族裔有无感染?感染程度如何?
统统不得而知——除非当事人主动披露。
由于公开信息的相对闭塞,仅有的数字消息缺少形象化具体化
于是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加拿大疫情好像没有那么严重
这不由得让俺想起几件最近亲历之事
笔者有个朋友入冬某天突然咳嗽发烧浑身痛丧失味觉,“嗓子痛得连口水都咽不下”,女儿也出现相同症状;
他回忆前不久房东来收房租曾与之简单交流,而此时的房东已染冠去世
没看医生没做检测在床上躺了几天,这爷俩硬是挺了过来……
最后到底是不是新冠?因没做检测无法断定
这位朋友是虔诚的基督徒,于是坚信是上帝拯救了他
还有某同乡会云会议,一位理事发烧咳嗽嗓音嘶哑,她坦诚告诉大家正在等待核酸检验结果并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她自己不说,同样无人知晓。
这些天,笔者后院街道对面的一户老年夫妇的家门口,每到正午时分,儿子儿媳就带着两个孩子送来食物看望他们。
儿子把食物放在门前木栏上,退后约10米给老人打电话;
爷爷出来了,3-4岁的俩孩子雀跃着……
但就是不敢上前和爷爷亲近
步履蹒跚的老爷爷微笑着摆手,示意你们走吧
孩子们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当老人关门回屋后, 俺看到老人的儿子边走边悄悄地抹泪……
虽然传媒鲜有类似报道,但人们还是或多或少地感知到 身边发生的种种不幸
可知情人也仅仅就在私下里和亲近朋友说说悄悄话儿而已,亦不可公开谈论或在朋友圈发布有关信息,因为这也涉及不当披露他人隐私
前段时间,大家不是都下载了病毒监测的手机APP了吗?
俺可能是最早下载者之一并且始终开机,但从未发生过警报!
难道俺就从来没有与感染者不期而遇?
未必——常去购买食物的那家Costco 的员工就被曝发生大规模集体感染
原来,这个手机病毒监测APP是基于感染者主动设定自己为病毒携带者才会对他人有警示功效
由此,又引申出隐私法的另一重要内容:
加拿大没有立法或有判例法规定病人有义务向医生披露病况,也就是说,是否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况,由你自己决定。
同理,你不主动告诉,他人亦不得过问,因为个人健康信息是 你的隐私
竟然连医生都可以隐瞒——这法律?
疑惑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俺怀疑目前加拿大新冠确诊数字统计的准确性。
目前,新冠确诊的唯一依据还是核酸检测,无症状者、症状轻微者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检测者可能都没有被列入统计之中。
比如俺前面所说的那父女俩肯定不在统计之列,与之类似的情况可能还有更多。
加拿大一些清醒的媒体也认识到这样的统计数据会有误差。
而这误差绝对是计算少了,不可能会算多。
如上所述,由于加拿大法律对隐私的严格保护,使民众对疫情严重程度缺乏真实了解 ,使疫情通报缺乏具体形象性,疫情管控缺乏透明度
这种情况,一方面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导致误判和麻痹心态
另一方面又掩盖了许多职能部门和机构的处置不利或不作为 。
无怪乎杨议员代表亲属责问到:
1、为什么邮局爆发疫情5个月依然要求员工上班,从不间断;
2、为什么只要求白天班的员工做检查,而晚上班不做检查;
3、所有餐馆都关门,但为什么密西沙加邮局里面的餐厅可以开门,员工不戴口罩吃东西;
4、信息不透明,到底密市邮局属于哪个卫生部门监管,联邦、省还是皮尔区?
这几个问号,想必也代表着许多新冠罹难者家属的心声。
感谢杨议员把亲人病逝的真实具体的情况公之于众 , 切身经历的悲惨实事唤醒了公众对新冠疫情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使大家正视与重视疫情现状,自觉主动强化自我保护防范,杨议员的勇为对加拿大目前的疫情防控,起到了极大的别无可比的特殊的积极作用。
在此,向杨议员再次表示崇高的敬意!
顺便再谈谈眼下有关疫情的另一重要消息:安省的封锁令即将到期
2月3日下午,安省省长福特在视察皮尔逊国际机场新的COVID-19测试设施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安全开放经济,一周后可能只有几个热点地区。”
福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想让经济“开放”,特别是在某些“北方农村地区”,病毒传输率较低。
但他又说,安全仍然是“第一要务”。
可是,安省的流行病学家们表达了对在许多新的COVID-19变种正在流行时过早重新开放经济的担忧。
在福特发表讲话后,总理办公室发言人明确告诉了CP24记者,“关于经济重新开放尚未安排任何宣布。”
听到安省又欲解除封锁重新开放的消息,笔者心头骤然一紧。
俺感觉安省的防疫政策有点儿和橡皮筋儿似的,疫情(数据)严重了,就紧一紧;疫情(数据)稍有好转又松了,而政策一松,疫情立马又吃紧
朋友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生活中如此关关开开、松松紧紧、反反复复有多少个来回儿了?
中国有句名言,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可谓之矫枉
就是 说,疫情如此严重,不加大力度严防严控是难以根本好转的
好比人得了重病,医生往往加大药剂使用量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就是这个意思
放眼环球,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举世瞩目、有目共睹,我们为了广大选民的权益为什么就不能借鉴参考一二?
人家比自己好的方面就要学习,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亦然
不然人类社会怎么能不断成长进步?
相互学习不叫抄作业
病毒是人类之敌,疫情防控也必须实事求是按科学态度办事,不应带有任何意识形态之色彩与偏见
作为媒体记者,笔者对诸如此类社会问题不持任何政治立场,一而贯之以公众立场为本媒体之出发基点
俺双手赞同邓公的一个观点——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它姓“资”还是姓“社”,现在能消灭病毒拯救人类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能率领人民快速达到这一目标的领导人就是好领导人!!
诚然,严格防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防控措施与传统价值观相互抵触和矛盾之处
但是,在人类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人权自由”等传统 价值观如有冲突,是不是应该暂时让一让路,保护生命优先
“民主”和“专制”之争也先放一边儿去
邻居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人全没了,还枉谈什么“人权”?
当前,遏制病毒拯救生命就是最重要的人权、最大的民主!
这也是对国家政体及其领导人的最好检验,扯别的没鸟用
治病救人才是人间正道!
说到了疫情不得不提疫苗,也懒得另文题目,索性一起谈谈吧
俺始终认为:何以解忧,唯有疫苗
前段时间还挺乐观,加拿大未雨绸缪提前预定了充足的量,足够每个人打两三遍儿了
但最近听说又供不上货了
特鲁多总理也急,靠人不如靠己,有消息说,政府决定着手自力更生解决这一难题
两条腿走路从来就是正确的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可一般说,试验成功通常需要两年 时间,可是眼下这咄咄逼人的疫情可不等人
疫苗生产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试验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笔者以为:之前和多国疫苗公司签订的供应疫苗的协定必须要求对方严格履行按时交货,不得违约!
俺还有个主意不知能不能临阵救急——利用别人公司已经成功获批的疫苗试验成果在加拿大生产,如此这般 就省去了冗长的多期试验的时间
这主意并非俺拍脑袋瓜子想出来的,而是多少剽窃了俺那在跨国疫苗公司任全球规划师的儿子的想法
关于他“全球规划师”这个Title,俺曾挪逾:你们搞科研的怎么也学得跟做买卖似的?
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年轻人比俺们这一代人上进务实低调得多,他可从不以什么“全球”不“全球”为然,告诉俺那就是公司常用的发工资的一个标准而已,只要做过国际市场的都用可用全球这个Title,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儿
而他确实做遍了欧洲各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疫苗生产规划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儿子公司的前同事,几位在加拿大学习成长的加籍华人青年,前些年回国创立了中国最著名的疫苗公司康希诺
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就是从麦吉尔大学获得生化博士学位后成为他们公司全球疫苗开发总监的一位年轻人。
图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该公司成立时5位公司高管有4位是犬子的公司同事
全球首个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发成功,使康希诺一鸣惊人
这几位优秀的炎黄子孙知恩图报,没有忘记加拿大对他们学习成长教育之恩,
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成立的这个疫苗公司的名字就包含了中国和加拿大及原公司的元素。
早在疫情之初的去年5月,该公司就及时和加拿大NRC签订了合作研发新冠疫苗的协定,也使用了加拿大的技术,即由NRC提供修改的细胞系(cell line)
但在同年6月按计划把疫苗测试剂启运往加拿大的过程中却因故受阻导致合作失败,令他们痛心疾首
其中之缘故,各方媒体多有报道,笔者恕不重复赘余
但无论什么原因,置加中两国人民生命福祉于不顾的任何作法都是错误的